天天消息!寇准扶立宋真宗做皇帝有大功,为何却屡屡被贬,最终身死雷州?

来源:个人图书馆-静逸阅读时间:2023-07-05 10:04:58

寇准于北宋建隆3年

19岁的时候,寇准就考取了进士。殿试之前,有人暗中嘱咐寇准,说他太年轻了,应该多报几岁。


(资料图)

当时是宋太宗赵光义做皇帝,太宗选拔人才时,喜欢老成持重的,所以以往殿试,年纪太小的都被排除在后边,优先选用年纪大的,考官见寇准才华出众,只是年纪太小,担心被皇帝排在末尾,所以提醒他不妨多报年龄。

宋太宗

寇准在做知县的时候,从来不派人到乡里去催征赋税,每到要征税的时候,他就把乡里百姓的名字张贴到县衙门口,没有人敢拖欠不交。

寇准由于任知县期间办事得力,升迁很快,不久就升为殿中丞、

北宋

寇准不但面对皇上时敢直言不讳,对有错误的大臣也坚决不能容忍。

北宋淳化元年(990年),朝廷在处理一件受贿案时,对受贿千万的王淮处以撤职和杖责,但是不久又给他恢复了原职;而另一名情节较轻的官员祖吉,却被处以死刑。

寇准认为这件案子处理得不公平,一直愤愤不平,后来得知是

告倒了王沔以后,寇准升任枢密院副使,愈加春风得意。他又开始和自己的顶头上司,枢密院知院、枢密使张逊处处意见不合,每次在皇帝面前讨论政事的时候,寇准都能和张逊争得面红耳赤。

不但张逊对寇准感到恼怒,皇帝也往往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。自己手下最高权力机构的正副手一天到晚吵个不停,影响办事效率不说,满朝大臣都在看着呢,官家您这是怎么任命的官员啊?谁掐得狠您就把谁往一块儿撮合呗?

一次退朝后,寇准和同僚温仲舒结伴回家,突然路边冲出一个疯子,向两人的马车直冲过来,嘴里还高呼万岁。两人急忙命手下把这个疯子赶走,心里也没太多想。

没想到第二天张逊就向皇帝上奏了这件事,说现在都有人在大街上叫寇准万岁了,这事可不简单。

这时寇准才知道这事确实没那么简单,这个疯子出现得蹊跷,张逊得知这事也实在太快了些,于是两人又在皇帝面前大吵起来,一个说对方居心叵测、图谋不轨;一个说对方用心险恶、陷害同僚。

太宗坐在那里,越看越烦,明摆着是张逊诬陷寇准,寇准再有能耐,也不过就是嘴上没把门的,不可能造反;寇准也是,这么多次了都不长脑子,遇上谁跟谁掐,皇帝让你们做官,是让你们给皇帝办事的,不是让你们给皇帝添堵的。

干脆,谁也别吵了,都贬到外地,落个眼前清净。

寇准

于是,张逊被

寇准被贬以后,时间一长,太宗还开始想念寇准了。虽然寇准老在太宗面前口无遮拦,可是身边全是阿谀奉承的人也没意思,还真不如身边有个敢说话的人来劲。

没有什么理由,太宗又不好直接把寇准召回来,有一次,他故意问身边人:“寇准在青州乐乎?”

朝廷里的人都被寇准得罪光了,太宗身边的人对他也没什么好印象,听了太宗这话,就故意说:“准得善番,当不苦也。”意思是说寇准被官家您派到那么好的一个地方,肯定受不着苦,快乐着呢。

宋太宗

又过了几天,太宗又问起寇准,身边的人这回明白皇帝是真想召回寇准了。于是就回答说:“

宋太宗曾立过两个太子,长子元佐因为太宗滥杀,假装发狂,放火焚烧宫殿,以表示对太宗的不满,被太宗废为庶人;次子元佑后来被封为开封府尹兼侍中,成为皇位的接班人,结果又意外被毒死。

太宗晚年的时候,知道自己该再立太子了,就把寇准叫来询问,寇准大力支持皇三子赵元侃。于是,襄王赵元侃被立为太子,改名为赵恒。

后来,宋太宗又因为太子威望太高,起了疑心,对寇准说:“四海心属太子,欲置我何地?”

这事也不能完全怪宋太宗心胸狭窄,疑神疑鬼,毕竟那时离五代十国没过去多少年,五代更迭,十国纷争,大臣废君王、武将废国主、儿子反老子的事情比比皆是,就算宋太宗本人的皇位,来得也不那么名正言顺,所以他的担心还是有一定的道理。

寇准的一番话打消了宋太宗的疑虑,寇准说:“官家择所以付神器者,顾得社稷之主,乃万世之福也。”

你自己选的接班人,本来就要选众望所归的,难道选个懦弱无能的,谁都看不上的,这样就能保得住江山了吗?大家都认为太子将来必定是有道明君,这是大宋朝千秋万世的福分。

宋太宗

太宗听了寇准的话以后,非常高兴,请他喝酒,寇准喝得大醉而归。

因此,寇准对宋真宗赵恒的登基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,真宗也一直很感激和信任寇准,后来寇准又被太宗贬官,真宗登基后大力提拔寇准,寇准才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地位。

北宋

宋真宗继位以后,大力提拔寇准,寇准很快又回到权力中枢。

咸平元年(998年),真宗刚一即位,就把寇准提升为

真宗疏远寇准以后,与王钦若非常亲近。在王钦若的怂恿下,他打算到泰山封禅,又人为地制造出一些所谓的祥瑞,表示封禅是上天的旨意。

寇准这时被贬,似乎学乖了,他不但配合真宗,主动提出要参加封禅大典,还向真宗汇报,他的管辖地乾佑山也出现了“天书”。

真宗还是顾及寇准当年的旧情,慢慢恢复了对他的信任。

天禧3年(1019年),王钦若罢相,真宗再次任命寇准为宰相,任命丁谓为参知政事,相当于副宰相。

丁谓原本是寇准举荐的,他非常感激寇准,平时对寇准毕恭毕敬。

一次宴会时,丁谓看到寇准的胡须上沾了菜汤,赶忙上前去帮寇准擦胡子。

寇准本来看不上丁谓这种低三下四的样子,再加上他从来不注意给人留情面,于是就对丁谓说:“丁大人,身为参知政事这样的重臣,可不是为了给上司擦胡子的。”

丁谓下不来台,从此怀恨在心,处处与寇准作对。

丁谓

寇准与丁谓为正副宰相,本来两人关系很好,可以相互配合,大有所为,可是寇准非要当众挖苦丁谓,使丁谓走到自己的对立面,可谓自树强敌。

天禧4年(1020年),真宗病情恶化,感到自己已经不能再处理国家大事,于是找来心腹太监周怀政商量后事。

周怀政和寇准的关系很好,就把真宗的意思告诉了他,于是寇准秘密与真宗商议,由太子监国,并且罢免丁谓等奸臣,真宗同意了寇准的意见。

可惜没有不透风的墙,这事被丁谓得知,于是丁谓就与刘皇后和钱惟演联手,秘密策划对付寇准。

刘皇后身份特殊,经常带着丁谓、曹利用这些人到真宗面前说寇准的坏话,请求罢免寇准。当时真宗已经病入膏肓,脑子也糊涂了,竟然忘记了和寇准商议好的事情,又同意了丁谓等人的要求。

天禧4年7月,寇准被罢免了宰相,但是真宗还是对寇准怀有依恋之情,没有同意把寇准逐出京城。

寇准再次被贬之后,周怀政失去了靠山,他担心自己早晚被刘皇后、丁谓这些人搞死,最终他决定铤而走险,发动一场政变,杀死丁谓,重新让寇准当宰相,扶太子登基,让真宗做太上皇。

周怀政秘密联络杨崇勋、杨怀吉、杨怀玉等人,准备在7月25日这天起事。但是没料到,前一天晚上,杨崇勋、杨怀吉等人突然反悔了,跑到丁谓那里高密。

第二天清晨,丁谓派曹利用入宫抓走了周怀政,政变失败,周怀政被斩。

紧接着,丁谓和刘皇后污蔑寇准是这次政变的幕后指使,还揭发寇准当年伪造“天书”,于是寇准被降职为

寇准少年考中进士,才华出众,办事能力非常强,在做地方官时爱护百姓、处理政事游刃有余;担任中央要职时,寇准能发现当时制度中的弊端,大胆进行抵制和改革。

寇准前期仕途顺利,深得宋太宗、宋真宗的信任,力抗辽国入侵,签订澶渊之盟是寇准最突出的成就。

然而寇准性格上的缺陷使他一生屡屡被贬,年轻时就不注意君臣之礼,性格急躁;澶渊之盟之后又自恃有功,不把别人放在眼里,不听从别人的意见;对喜欢的人百般提携,对不喜欢的人各种打压;意见稍有不合就恶语相向,从不给人留情面……

有人说,寇准有一个宰相应有的胆识和气魄,却缺少一个宰相应有的气度和雅量,这个评价相当准确,也正是因为如此,寇准得到了皇帝的信任,得到了百姓的爱戴,却难得皇帝长久的容忍,难得朝臣同僚的拥护。

标签:

图文推荐

热门文字

标签

精彩赏析